陳銜城,男,主任醫(yī)師,教授,科副主任,擅長腦血管畸形、自發(fā)性腦出血、腦動脈瘤及各類腦和脊髓腫瘤外科治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承擔和參加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衛(wèi)生部、上海市領先學科和重點學科等科研課題多項。所主持研究的和參加研究的課題“腦動靜脈畸形的顯微外科治療研究”曾獲衛(wèi)生部科技成果甲級獎,“NJS--7型腦脊液分流裝置的研制和臨床應用研究”獲江蘇省科技成果獎,“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手術新方法治療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手術新方法應用研究”獲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治療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應用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重度腦室內出血”獲上海市臨床醫(yī)療成果三等獎,“重組鏈激酶(r-sk)研制、開發(fā)與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顱內巨大動脈瘤、巨大動靜脈畸形外科治療的深入研究” 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重組鏈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微侵襲方法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前瞻性研究”獲上海市科技成果證書,“基因重組鏈激酶(rSK)在急性腦卒中外科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已通過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鑒定。
發(fā)表學術論文 11O余篇,其中“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訓練方法的研究”、“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級建議”、“高血壓腦出血內外科治療療效比較”、“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64例報告”、“重組鏈激酶在腦內血腫動物模型中的局部應用”、“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中重組鏈激酶的局部應用”、“重組鏈激酶在重度腦室內出血外科治療中的應用”、“高血壓腦出血內外科規(guī)范化治療的療效比較—多中心隨機前瞻性研究”、“基因重組鏈激酶和基因重組葡激酶溶栓作用的實驗研究”、“腦池應用重組鏈激酶預防豬遲發(fā)性腦血管痙攣”、“胼胝體動靜脈畸形”、“巨大型腦動靜脈畸形術中激光多普勒血流測定儀監(jiān)測”、“腦動靜脈畸形的3D—CTA形態(tài)學評價”、“腦動靜脈畸形的顯微外科治療”、“小腦橋腦角腦膜瘤的診斷和治療”、“13例小膠質肉瘤臨床分析”、“巨大型侵襲性垂體腺瘤67例分析”、“人腦膠質瘤病理分級與1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關系的研究”、“巨大型侵襲性垂體腺瘤癌基因相關蛋白的研究”、“外源型P14ARF基因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生長的影響”、“親細胞非均質分子脂質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系的抑制作用”、“腦出血后腦組織水、離子變化及水蛭素的作用”、“大鼠實驗性腦出血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作用”、“短暫缺血預處理減輕缺血性腦損傷的研究”、“一氧化碳對局灶性缺血腦組織的影響”、“大鼠局灶性腦缺血早期腦內HO--1蛋白的表達”、“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腦內HO--2蛋白的表達”等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fā)表。參加主編“神經外科手術圖解”(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現代神經外科學”兩部專著;參加編寫“神經系統(tǒng)疾病基礎與臨床”、“老年神經病學”、“實用外科學”、“現代腫瘤學”、“神經外科(臨床袖珍手冊)”、“神經外科手術圖解”(江蘇科技出版社)、“神經病學新理論和新技術”等1O余部專著。
1987年曾赴日本東北大學醫(yī)學部神經外科進修學習。多次參加美國、日本的國際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參加多屆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和國內神經外科大型學術會議的籌備組織工作。多次在全國、華東地區(qū)及上海市神經外科學術會上報告論文。
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O名。
曾獲上海第一醫(yī)學院先進工作者,華山醫(yī)院優(yōu)秀華山人,上海市高尚醫(yī)德獎,華山醫(yī)院優(yōu)秀工會工作者,上海市醫(yī)務工會優(yōu)秀工會積極分子,上海市勞動模范和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