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兩部分組成,有形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約占血液的45%;無形成分為血漿,占血液的55%。血漿中水分占90%~91%,其余是各種蛋白質(zhì)、無機鹽和其他有機物質(zhì)。換句話說,獻血失去的一半是水分。
血液中所有成分都經(jīng)歷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陳代謝過程。白細胞壽命僅為9~13天,血小板壽命僅為8~9天,紅細胞最長壽命也僅為120天。未獻血的情況下,人體每天都有細胞衰老死亡,被人體內(nèi)的造血“工廠”如骨髓等生產(chǎn)的新細胞所替代。
人體內(nèi)的儲血能力也很強,平時在血管內(nèi)流淌的血液只占全身血液總量的70%~80%,其余的血液分布在肝、脾等臟器和組織內(nèi)。
人體血量占體重的8~10%,一次獻血300~400ml,只占總血液的5~10%,獻血后,儲存在肝、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及時補充血液循環(huán),恢復(fù)血管內(nèi)的血容量;同時,機體會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血液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得到補充。因此,按時、按量獻血不會影響到獻血者健康。
獻血對身體的影響
01.獻血可促進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jīng)、體液、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器官,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有益于人體免疫力的提高。
02.獻血可促進新陳代謝。獻血后人體骨髓造血系統(tǒng)不斷受到刺激,使造血機能更加旺盛,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產(chǎn)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輕細胞,更利于健康。
眾所周知,骨髓是最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shù)量減少,對骨髓產(chǎn)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生成,定期適量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人的精力也會保持充沛。
03.獻血可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獻血后,血液中血脂和膽固醇隨之減少,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稀釋血液,使血液流速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供血的作用。
由于血脂、膽固醇降低,血流加速,血液中的脂肪、重金屬等物質(zhì)就不容易沉積、粘附與血管壁,可預(yù)防血管彈性下降、硬化,起到預(yù)防高血壓、血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特別強調(diào),由于女性每月經(jīng)期,所以男性相對于女性來說血液更加粘稠。隨著年齡增長,血管硬化,男性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較女性高。
獻血后的注意事項
雖然獻血并不會損害健康,但獻完血也有很多細節(jié)不能馬虎。
比如,獻血后需要休息,不要急起,并要用棉球加壓穿刺部位15分鐘左右。如果針眼周圍有青紫,熱敷兩三天會逐漸消退。
獻血后的當天,要注意穿刺針眼處的清潔衛(wèi)生,洗澡以淋浴為好,避免臟水污染針眼,以防感染。在獻血后的1~2天里,適當吃一些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過食,也不要劇烈運動,適當休息。個別出現(xiàn)倦怠感覺者,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會很快消失。
當然,首次參加獻血的人群中有極少數(shù)會發(fā)生眩暈反應(yīng)。其表現(xiàn)為心慌、頭暈、面色蒼白、惡心等,然后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漸紅潤,癥狀很快消失。
造成這種反應(yīng)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對獻血缺乏生理知識,精神緊張所致;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他人眩暈,自己也覺得眩暈;有的睡眠不足;有的獻血前未進食;有的過度疲勞等。不過,上述暈眩反應(yīng)只要適當護理,一般不會發(fā)生意外。
哪些情況不能獻血:
這些情況下對獻血者有風險,具體包括:近期獻過血的;體重過輕或過重的;貧血患者;患有各種傳染性疾病患者,或有傳染性疾病風險的人;患有惡性腫瘤或有病史的人;有嚴重的慢性病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等等。
另外,哺乳期的媽媽,尤其是在分娩后6個月內(nèi)。因為這可能會減少獻血者身體內(nèi)的鐵儲備,造成嬰兒缺鐵的風險。
本文地址:http://smbdirectory.cn/jiankangyoubaodian/1114.html